RAID 0

至少需要两块硬盘,磁盘越多,读写速度越快,没有冗余

  • 缺点: 有硬盘损坏,数据不可恢复

RAID 1

磁盘镜像
只能用两块硬盘,两块硬盘的数据互为镜像(写慢,读快),一块磁盘冗余

RAID5 (使用最多的方案)

至少需要3块硬盘,一块磁盘冗余。它是最通行的配置方式。具有奇偶校验的数据恢复功能的数据存贮方式。奇偶校验数据块分布于阵列里的各个硬盘中。

RAID5的方式可以说是对RAID3进行了改进。
RAID5模式中,不再需要用单独的磁盘写校验码了。它把校验码信息分布到各个磁盘上。例如,总共有N块磁盘,那么会将要写入的数据分成N份,并发的写入到N块磁盘中,同时还将数据的校验码信息也写入到这N块磁盘中(数据与对应的校验码信息必须得分开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)。一旦某一块磁盘损坏了,就可以用剩下的数据和对应的奇偶校验码信息去恢复损坏的数据。

RAID0+1

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

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,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,提供全冗余能力,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,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,并具有快速读/写能力。RAID0+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。

RAID2

带海明码校验。从概念上讲,RAID 2 同RAID 3类似,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

RAID3

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

将数据按照RAID0的形式,分成多份同时写入多块磁盘,但是还会另外再留出一块磁盘用于写「奇偶校验码」。例如总共有N块磁盘,那么就会让其中额度N-1块用来并发的写数据,第N块磁盘用记录校验码数据。一旦某一块磁盘坏掉了,就可以利用其它的N-1块磁盘去恢复数据。
但是由于第N块磁盘是校验码磁盘,因此有任何数据的写入都会要去更新这块磁盘,导致这块磁盘的读写是最频繁的,也就非常的容易损坏。

RAID4

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)。RAID4和RAID3很像



RAID6
至少需要4块硬盘,2块磁盘冗余,硬盘的总数大于等于4即可。

为了进一步提高存储的高可用,聪明的人们又提出了RAID6方案,可以在有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情况下,也能保障数据可恢复。
为什么RAID6这么牛呢,因为RAID6在RAID5的基础上再次改进,引入了双重校验的概念。
RAID6除了每块磁盘上都有同级数据XOR校验区以外,还有针对每个数据块的XOR校验区,这样的话,相当于每个数据块有两个校验保护措施,因此数据的冗余性更高了。
但是RAID6的这种设计也带来了很高的复杂度,虽然数据冗余性好,读取的效率也比较高,但是写数据的性能就很差。因此RAID6在实际环境中应用的比较少。

RAID7
RAID10
至少需要4块硬盘,冗余一半的硬盘数量,但是硬盘的总数必须是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(相当于每两块硬盘做一个Raid0,然后把各个Raid0做成一个Raid1)。

RAID50

至少需要6块硬盘,磁盘的冗余相当于每三个硬盘做了一个Raid5,然后,每个Raid5又组合成了Raid0(Raid5中有一个硬盘冗余,即使坏了也不会破坏Raid0),所以,Raid50的磁盘的 冗余硬盘数量=磁盘总数÷3

RAID5E

在 RAID 5级别基础上的改进,与RAID 5类似,数据的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硬盘上,但是在每个硬盘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,这部分空间没有进行条带化,最多允许两块物理硬盘出现故障。看起来,RAID 5E和RAID 5加一块热备盘好象差不多,其实由于RAID 5E是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的硬盘上,性能会与RAID5 加一块热备盘要好。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,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它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,逻辑盘保持RAID 5级别

RAID5EE

RAID 5EE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替代”RAID5+HotSpare”盘的解决办法。原来的一块单独HotSpare热备份盘也进行Stripe条带化,并且平均分配到了5块磁盘中。这样,在RAID 5EE读写的时候,5块磁盘同时参与I/O,相比于4块磁盘+HotSpare盘的情况,多了一个磁盘的读写带宽,提高了性能。RAID 5EE的数据分布更有效率,每个硬盘的一部分空间被用作分布的热备盘,它们是阵列的一部分,当阵列中一个物理硬盘出现故障时,数据重建的速度会更快。RAID5EE可以在磁盘阵列中的两块盘同时掉线的情况下正常工作,而RAID5只能保证最多一块盘掉线的情况下工作。

Raid 60:至少需要8块硬盘